社科院行管碩邀請臺灣先生谷月涵 暢談ESG與企業永續發展
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ESG與永續發展」課堂講座,10月19日榮幸邀請到有臺灣先生封號,寬量國際股份有限公司(QIC)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以「The ROI of ESG: Calculating the Value of Good Governance」為題,深入探討ESG對企業財務的影響與因應之道,以及在當前全球商業環境中的重要性。
演講之前,社科院院長楊婉瑩與行管碩執行長羅光達特別在本院貴賓室感謝王安亞老師的安排邀約,也當面向講者谷月涵表逹最高的謝意,並也互相分享交流,期許雙方未來能有機會進行更多更深入的合作。谷月涵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專攻東亞研究與國際金融與銀行學,在臺灣外資圈人脈廣闊且專業輩分極高。他與臺灣緣分極深,大學畢業後來臺修習中文,再至東海大學進修,後來更娶了臺灣老婆,在臺灣落地生根。碩士畢業後先在高科技公司與華爾街工作,但卻仍心繫臺灣,因緣際會下被霸菱集團挖角至臺灣開疆闢土。他曾任花旗環球證券董事長兼臺灣區研究部主管、月涵投顧公司總經理、美林證券臺灣分公司總經理。流利的中文,加上對臺灣政經情勢的瞭解,因此有了「臺灣先生」封號。2019年,他因為長期精研臺港等大中華地區市場,對培養臺灣財金領域專業人才及促進證券市場發展深具貢獻,透過高級專業人才管道,順利取得中華民國國籍。
演講一開始,谷月涵從ESG三大面向-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分別說明。他強調,ESG不僅是一套標準,而是影響企業長遠發展和財務健全的多層面因素。首先,在環境保護層面,氣候變遷和汙染,被視為企業經營最關鍵的挑戰。企業須採取有效措施減少碳排放、優化資源使用,並減少其對環境的負面外部影響。在企業的外部影響中,二氧化碳排放遠超過其他因素,是必須優先處理的問題。在社會責任層面,員工生產力、健康和福利對企業有其重要性。良好的社會治理能夠提升員工的投入和向心力,進而增加公司的競爭力。通過合理的員工薪酬制度和健康福利計畫,企業不僅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還可以提高整體工作效率,這些都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石。在公司治理層面,良好公司治理在創造財富、優化企業運營和確保透明度方面的作用。具備良好治理結構的公司來增強投資者的信任。此外,政府在推動社會平衡、健全的法律法規以及醫療體系建設上,也與企業的治理密切相關,企業應保持與政府的合作以達成雙贏局面。
谷月涵隨後再深入探討了ESG對企業財務的具體影響。他藉由Schroders相關資料指出,收入平等、環境惡化和公共財政治理等指標在全球範圍內處於衰退趨勢,這表明企業需要在這些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以改善現狀。其中關於供應鏈管理的挑戰,黑天鵝事件(如疫情)的出現凸顯了企業應具備應對不可預見事件的韌性。討論企業融資時,未遵循ESG標準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更高的資金成本,甚至失去融資機會。隨著投資者愈發關注企業的ESG表現,那些在ESG方面做得不夠的企業將更難以吸引資本。此外,關於ESG投資的幾個挑戰,包括如何衡量無形資產的回報率,與傳統的財務指標不同,ESG績效往往難以量化,因為缺乏統一的報告框架,這也導致跨企業或行業間的比較困難。儘管ESG投資的回報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但這些投資能夠帶來風險緩解、提升聲譽等長期效益。最後,他也再深入探討了「漂綠」問題。許多公司可能會誇大其ESG的努力,從而損害市場對企業的信任,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投資者的流失和財務損失。谷月涵強調,企業在推動ESG的過程中應該保持真實和透明,避免僅僅以營銷為目的的「漂綠」行為。
谷月涵指出ESG已不再是企業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企業必須重視並且徹底實踐的議題。企業應將ESG融入其核心策略中,並致力於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上做出長期且有意義的投資。除了ESG納入核心策略的規畫外,企業還需面對關於AI(人工智慧)的導入及運用、網路安全的挑戰及應對。雖然ESG的短期回報率可能難以量化,但從風險管理、資金獲取到市場聲譽,企業都可以通過推動ESG戰略來實現長期的財務與非財務價值。
在最後的問答階段,同學提問請教關於半導體產業風險導致收入不穩定對於臺灣的影響,以及如何識別政府或企業的漂綠行為,谷月涵也以30年來對於臺灣的研究與了解加以回應說明。在演講最後,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林義鈞除了感謝谷月涵的蒞臨分享,也為本場講座分享自己的觀點並進行總結。此次演講讓同學深刻了解企業在新時代發展下應要有的新見解與新作為,企業不僅要追求短期財務回報,更需著眼於長遠的社會責任與環境影響,以確保企業長久經營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