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行管碩課程演講 國庫署長陳柏誠分享國庫工作的多元化

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台灣發展重大公共議題」經濟財政議題專題講座,3月15日榮幸邀請到財政部國庫署署長陳柏誠,以「國庫管理」為題,向同學介紹並說明我國財政現況與國庫業務的多元化與精進成效。

陳柏誠署長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財稅學系、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他畢業進入公職後,主要在賦稅體系工作,歷經數年才轉任國庫署服務。之後又回至賦稅署工作數年,再轉任南區國稅局副局長、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局長、高雄國稅局局長,並於去年初接任國庫署署長一職。他的專業同時兼具賦稅與國庫兩大業務,行政資歷十分完整。

陳柏誠署長首先引用財政為庶政之母,政府財政健全,為國家整體經濟永續發展之基石作為開場,進一步介紹國庫署職司國庫收支及債務管理,並辦理菸酒、公股事業及公益彩券管理等相關業務,並也在中央及地方財政管理都扮演著積極角色,業務範圍可說是包山包海,十分多元。陳柏誠署長指出自101年度以來,我國財政狀況逐步改善,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歲入歲出差短逐年縮小,並於106年度起連續七年達成歲入歲出賸餘。113年度,由於稅課收入執行優於預期,預計將轉為決算賸餘,而114年度更是自109年度編列平衡預算以來,首次在總預算案中編列209億元的歲入歲出賸餘。此外,他也指出稅課收入仍為中央政府主要財源,約占歲入的八成,隨著經濟成長與政策調整,預計114年度稅課收入占比將提升至88%。然而,陳署長提醒,政府在財源籌措方面仍面臨挑戰,包括非稅課收入成長趨緩、國有資產開發與運用的限制等,亟需多元財源開發策略。

陳柏誠署長進一步也向同學說明地方政府的財政現況與挑戰。整體地方政府歲入歲出差短情形逐年改善,但自有財源占歲出比率仍偏低,支出結構僵化,人事費占歲出及自有財源比率較高。現行財政分配機制主要依據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進行分配,以解決地方政府間的水平失衡問題。然而,地方基準收支差短大,透過統籌分配稅款調劑盈虛,可能產生反激勵效果,導致財政怠惰。為此,中央政府將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激勵財政努力,兼顧基本建設需求。陳署長強調,調劑盈虛與財政努力應兼容並蓄,確保地方財政立足點平等,同時提升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性。

在債務管理方面,陳署長表示,公共債務法對於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舉債規範明確,目前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佔名目GDP比率上限為40.6%,截至114年底尚有3兆元舉債空間,而地方政府則有約1兆4,780億元的可舉債額度。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積極強化債務管理,透過成立公共債務管理委員會、推動債務分級管理機制以及加強資訊透明化等措施,確保財政紀律與永續發展。此外,根據國際評比,我國財政穩健性獲得高度肯定,與G20國家相比,我國一般政府負債比率相對較低,顯示財政管理的成效。

陳署長的演講內容詳實,涵蓋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政現況與挑戰、政府債務管理及產業發展等多個重要議題,為未來財政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提供了清晰的說明。陳署長也在結語中表示,雖然國庫業務面向多元繁雜,但國庫署仍將持續配合國家整體政策,積極健全國庫管理,提升政府財務效能,確保財政穩健,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厚實的財政基礎。演講最後的Q&A交流時段,同學們也向他請教相關議題,為這場精彩的演講畫下完美句點。

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羅光達(左)致贈國庫署署長陳柏誠(右)感謝狀。

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羅光達開場致辭。

國庫署署長陳柏誠向同學分享國庫業務多元化與精進成效。

同學向講者請益交流。

 

本文轉載自政大校園新聞:https://www.nccu.edu.tw/p/406-1000-19176,r17.php?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