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行管碩暑期論文寫作營表揚傑出論文

科院行管碩於2日在本校達賢圖書館舉辦「行管碩最佳論文頒獎典禮暨暑期論文寫作營」,活動由上午的最佳論文頒獎典禮揭開序幕。頒獎典禮表揚優秀論文得主,並邀請得獎師生分享他們在論文寫作及指導過程中的經驗,包括時間安排管理、研究主題選擇、師生討論互動及學術倫理等重要議題。

在致詞中,院長楊婉瑩提到,行管碩的所有課程都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並強調「條條大路通羅馬」,其中的「羅馬」象徵著每位學生的代表作,也就是學位論文。對在職生而言,時間管理是一大挑戰,因為其幾乎沒有假期。因此,論文寫作的過程需要累積而成,學生必須靜下心來專心寫作。此次活動是對過去努力寫作學生的肯定,所有獲獎作品均經過嚴格的評審過程,並由校外專業教師進行專業評比。副院長兼行管碩執行長羅光達指出,在眾多行管碩活動當中,「最佳論文」的準備時間最為漫長,過程亦最為嚴謹,而獲獎者在這一過程中必然經歷了許多難忘的時刻。他將論文寫作比喻為尋找伴侶的過程,強調除了必須找到既具吸引力又符合個人興趣的題目外,也要尋找相關專業老師的指導,十足展現供需均衡的本質。

「財經組最佳論文」得獎者賴品妤分享了她的經驗,指出在職生的辛苦之處在於只能利用工作之餘的零碎時間蒐集數據與資料,在論文收尾階段,她甚至徹夜趕工,儘管過程艱辛,卻樂在其中。「一般組最佳論文」得獎者張雅菁則將寫論文過程比喻為攀爬百岳,初期面對選題困難與茫然;隨著找到優秀的指導老師,如同尋找一位卓越的教練,為她提供努力的方向;在遇到困難與自我懷疑時,更需要教練的鞭策和自身的意志力,並嚴格規劃時間;最終,她在順利完成學位後,體會到成功登頂的喜悅。

活動下半場進入寫作營課程,除了介紹質化與量化兩大研究方法外,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猛發展,學術界對於正確運用AI工具的討論也日益增加。此次營隊特別考慮到此因素,教導同學在學術倫理框架下利用科技輔助學術研究。此外,本校圖書館的學科館員針對本校資料庫的運用以及EndNote的使用進行教學,讓同學在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收穫。此次暑期論文寫作營不僅增進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未來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長楊婉瑩(右)頒發財經組最佳論文,指導教授陳振洲老師(左),學生賴品妤(中)。

副院長羅光達(右)頒發一般組最佳論文,指導教授董祥開老師(左),學生張雅菁(中)。

佳作論文得獎人:李俊傑(左上)、陳于涵(上中)、薛雅婷(右上)、吳靜惠(左下)、王奕文(右下)。

佳作論文指導:郭振雄老師(左)、翁永和老師(中)、蕭乃沂老師(右)。

 

本文轉載至政大新聞:https://www.nccu.edu.tw/p/404-1000-20312.php?Lang=zh-tw